避难硐室密闭门是矿工在井下遭遇灾变时的“生命之门”,其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存。在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瓦斯突出等)中,请务必保持冷静,并遵循以下步骤操作:
一、迅速进入与初步关闭
有序撤离: 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人员应指挥受灾人员,按照预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至避难硐室。
快速进入: 最先到达的人员应立即打开外侧密闭门(防护门)。通常为手动摇柄或转盘式设计,逆时针旋转即可开启。所有人进入后,最后一人应立即从内部初步关闭这扇门,但不必立即完全锁紧密封。此举是为后续可能到来的其他逃生人员留下一个短暂的窗口期,同时初步阻隔外部危险环境。
二、最终密封与内部隔离
确认人员: 在初步关门后,应立即清点人数,并通过观察窗或通讯设备确认外部是否还有未进入的幸存者。在确认无人后再进行最终密封,或根据外部情况危险程度果断决策。
完全密闭: 确认所有人员均已进入或外部环境已极度危险时,必须立即进行最终密封。顺时针用力旋转手轮,直至无法转动为止,确保门扇与门框之间的橡胶密封圈被充分压紧,实现气密隔离。这是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高温烟尘的关键。
启用内门: 如果硐室设计为“过渡舱”结构(即内外两道门),在完全关闭外侧门后,方可打开内侧密闭门,人员全部进入主舱体后,同样需将其紧闭密封,形成双重保险。
三、后续操作与注意事项
开启生命保障: 密封完成后,立即启动硐室内部的氧气供应系统(如压缩氧瓶或生氧器)和空气净化装置,确保内部空气可呼吸。
保持通信: 立即使用硐室内的有线电话或压风自救通信装置向地面调度室报告情况,包括人员数量、健康状况和事发情况。
严禁开启: 在未接到外部救援人员明确的指令前,绝对禁止擅自从内部打开密闭门,以防有毒气体瞬间涌入,导致前功尽弃。
总结: 使用密闭门的核心要领是 “快、序、密”——快速进入、有序指挥、严密封闭。冷静的头脑和规范的操作是守住这道生命防线的根本。
您可能还想看